-
磨料磨具行业新标准一、国家鼓励制定团体标准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其中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一项重要
-
机床工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力从范围来看,过去40年来机床工业的主要发展动力可归纳为“四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公开红利,发展红利和人口红利。1.改革红
-
通过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初次突破250,000台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5.0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013亿元,同比增长21.14。在列入快报统
-
数控机床出现问题怎样找到并排除数控机床维修首先要知道故障所在的部位,将可能会出现故障的部位一一排除,找出故障所在和原因才能进一步的维修,但是并不是所有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目前,东北原油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二,木材产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汽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造船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然而自1990年以来,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资源性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展步伐相对仍较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扩大: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省GDP是广东的2倍,而现在广东是辽宁的2倍;1980年黑龙江省的GDP与东部6省市的平均值相当,现在为其46.2%,人均GDP仅是上海的四分之一。
是什么样的原因,是的东北经济从天庭被打落凡间?随着重工制造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东北这个工业老基地还跟得上工业4.0的步伐吗?
东北经济衰退十分严重
小编从知乎一份东北行业调查中获悉以下信息:
在2001-2011年期间东北开展投资或有实际经营的外地企业(包括外资),其中愿意接受调研的企业有461家。在这461家企业中有306家企业是已实际撤资/停止在东北地区经营或在(2012)未来5年内有离开意愿,占66.38%五年内未有离开东北地区计划的155家企业占33.62%。
在这306家企业中主要为:制造业99家(特别是服装、鞋帽、皮革制造业;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批发零售业91家、服务业79家(特别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服务业)。
剩下的155家五年内未有离开东北地区计划的企业中主要为:房地产业74家,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69家。
而作为东北经济的根基所在,东北的工业增速自2012年开始就开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14年年底仅仅增长了0.5%,同时期全国平均水平为7.7%。有预测认为,在今年经济形势整体严峻,实体经济萎缩的情况下,东北的实际工业产值可能会负增长。

东北工业产值可能出现负增长
由此可见,东北这个曾经把握着中国工业经济命脉的老基地,已经不复辉煌,甚至可能就此死去了。
东北病因从何而来
关于东北经济衰退的原因,并非什么世界难题。实际上东北经济衰退的原因在近几年里被各专家学者或者调查专员都重复分析过,病因显而易见:
1.地理位置不佳
纵观历史上经济发达并且可以维持稳定的地区不是沿海便是靠江,中国珠三角和长三角便是如此。而新加坡人口少,国土小,资源缺乏,没有核心科技,但是它在马六甲海峡设了一个收费站便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之一。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贸易,而贸易的*低成本是水运。
早起东北的制造业虽然发达,但是其制造成本高,因为地处内陆,东北地区的工业设备只能通过陆运,因此不管是设备的买入还是卖出,其价格都要较沿海地区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市场和资本的意向转向*大的利益化,因此沿海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开放的技术环境,将工业制造成本压缩下来。对比之下,东北的制造业优势已不复存在。
2.人才、政策影响大
在前面提到的那份东北行业调查中,东北企业在东北地区发展遭遇到的*大阻力来自于:
当地政府以及相关政策达51.33%(同问题全国*高);
人才与技术支持达23.75%;
劳动力素质13.82%;
而在其它六个地区,华北的当地政府以及相关政策为40.12%,西北为39.93%,西南38.62%,华中29.75%,华东18.93%,华南17.59%。
东北的工业基地集国家之力而起,其中很大一部分企业性质为国企。早期的国家政策扶持导致了国企的生存环境太过优越,不思进取,再加上长期以来形成了令人诟病的圈子化、官僚化、腐败化的产业环境,加剧了东北####企业和人才的流失。
据统计,东三省在五普和六普十年间净流出的人口达到约180万人。其中,黑龙江和吉林都是人口净流出省份。
3.产业结构出现问题
东北是我国*早实现工业化的地区,城市化水平也普遍很高,但是产业存在着成熟过渡的衰老。
东北的**产业主要为农业,近年来受倒转基因食品的冲击,加上早起追求发展带来的环境恶化,导致地区资源日益匮乏,如果没有国家扶持,将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
而东北的第二产业为重工业设备制造业,低端的制造业产能早已过剩,已经进入技术淘汰极端。而在新型技术产业上,东北在地理、资金、人才这几个关键点上没有与国内沿海地区或者国外工业进行竞争的优势。
东北的金融业、贸易业、物流业等第三产业是建立在第二产业的基础之上。当第二产业日益衰退,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无从谈起。
转型升级才能跟上工业4.0
为了拯救东北工业,国家也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旨在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等举措振兴东北老工业。
1月15日,吉林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听取《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情况汇报。1月11日至13日,黑龙江省就拟提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的《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建议。
近一个多月以来出台的文件发现,未来一段时间内东北经济振兴的方向已经明确,其中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多领域向海外开放合作被多次提及。
企业的转型升级,才是工业复兴的关键所在。随着《中国制造2025》不断深入,小编相信东北工业可以及时地搭上工业4.0的列车,重新回到工业行业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