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机床附件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行业资讯
凝心聚力打造蚌埠创新型特色园区
2016年06月02日 18:31 中国机床网

  5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蚌埠高新区来说,却在这短短的5年里,成就了无数个精彩的成长瞬间。

  这5年,蚌埠高新区真抓实干,经济总量实现翻番,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园区GDP年均增长超过14%,总量实现翻番,财政收入达42亿元,是2010年的4.3倍,年均增长33.6%。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830亿元,年均增长24.5%。

  这5年,蚌埠高新区创新聚焦,产业基础更加雄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硅基新材料、专用电子器件、智能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集聚了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基地效应,并成功获批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及蚌埠市专用电子器件、智能装备制造两个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这5年,蚌埠高新区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基础建设加快推进,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园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由60.74平方公里增加至136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增加一倍以上。发展框架不断拉开,综合配套逐步完善,承载能力持续增强,产城融合发展成效日益彰显。

  十二五期间,蚌埠高新区上下齐心协力、不畏艰险,在经济新常态中实现了新发展。蚌埠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汤春义表示,十三五期间,蚌埠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高新产值达一千亿、三大基地、四个聚焦、六大保障措施的1346行动计划,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建成安徽省硅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产城高度融合、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凸显、宜业宜居的现代科技新城。

  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壮大经济发展新实力

  2015年9月25日,投资100亿元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一期在蚌埠高新区开工建设。据了解,该项目由中国建材集团产业发展平台凯盛科技集团公司牵头,与蚌埠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蚌埠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实施,拥有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转换效率高,技术水平国际**。

  该项目规划建设10条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形成1.5GW生产能力,项目全部投产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的落户和启动建设,对培育和壮大安徽省、蚌埠市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蚌埠高新区迅速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加快实施创新驱动、科技###战略,早日建成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都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汤春义表示。

  2015年12月,总投资30亿元的深圳豪威科技集团IWB(交互式电子白板)项目签约仪式在蚌埠高新区举行,该项目对进一步壮大蚌埠市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规模、完善和延伸硅基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世界上新兴的IT技术,未来市场潜力巨大。豪威科技蚌埠IWB项目整体水平高、社会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

  除了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豪威科技IWB项目,目前在蚌埠高新区一批硅基新材料产业及应用项目正加速集聚,硅基新材料产业不断壮大,并成功获批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此外,随着中电科仪器仪表产业园,亚伦电子、大富射频天线、南京自控仪表等项目的落户,大富工业智能机器人、中建材埃蒙特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制造项目的实施,蚌埠高新区以电子测量仪器、消防电子设备、电阻器为代表的专用电子器件,以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压缩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汤春义表示,十三五期间,蚌埠高新区坚持优化存量与做大增量并重,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构建3+N产业体系,壮大硅基新材料、电子元器件、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选择地吸纳食品、医药等国内知名品牌的牵动性、税源型项目,壮大传统产业规模。

  同时,加大现代服务业招商力度,着力引进和培育总部经济、研发设计、检测认证、咨询信息、服务外包、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出台政策措施,支持金融企业入驻,以姜桥路清华启迪孵化基地为中心,建设蚌埠高新区金融商务综合服务中心。筹建高新农高科投资银行,全面建成蚌埠电商产业园,加快迎宾大道西侧高新城市广场、联盟国际家博城、国际汽车城、亚伦展示中心、电商大厦等项目推进步伐,着力打造以居住、商业、办公、酒店、写字楼等为主的城市业态,迅速集聚人气,提升园区活力。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构建竞争发展新优势

  日前,全国##滤清器检测实验室在蚌埠高新区建成,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是一家集仲裁、标准、检验、研发、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服务机构,目前拥有世界**的检测设备20套,能够完成从原材料到配件再到成品的全链条检测,检测能力国内**、国际先进,并已成功获批省级滤清器检测实验室,目前正在建设***滤清器检测实验室。

  滤清器检测实验室分检验检测、技术研发与应用、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行业标准研制四个平台运作,将对蚌埠市滤清器行业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技术水平,培育创新人才,###行业发展,壮大蚌埠国家滤清器产业基地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而蚌埠高新区3D打印创新服务中心项目的建成则有利于形成产业洼地效应,引导工业生产型企业聚集,推动蚌埠市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电子电器等产业基地的壮大。

  据记者了解,日前由蚌埠高新区管委会、民营科技孵化器蚌埠金业科技创业产业园、西安交通大学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创建的安徽省##专业面向工业制造的3D打印创新服务中心在蚌埠高新区建成。该项目依托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优势和蚌埠***滤清器产业基地以及蚌埠高新区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资源优势,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科技研发平台、人才培育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可实现每年服务企业100家,培养快速制造专业人才100人,转化科技成果3项,关键技术攻关若干项。

  此外,蚌埠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则为小微企业搭建了创新创业平台,并获批成为首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一期20万平方米孵化厂房主体封顶;6万平方米民营孵化器金业科技创业产业园日前已建成投用。

  同时,蚌埠高新区深化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合作,与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产学研有效对接。促成复旦大学聚合物高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卢红斌与安徽百特公司对接合作年产500吨石墨烯浆料项目;推动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中科电力装备公司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

  努力拼搏取得了丰硕成果。2015年,蚌埠高新区在全国147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上升至57位,较上年前移15位,是安徽省进位*快的国家高新区。2015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总数达13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88亿元,增长23.9%;企业完成研发投入20.6亿元,增长20.5%,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完成发明专利申请量899件,授权量211件,均位居蚌埠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1所研发的TD-LTE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艾尼科研发的的移动极板静电除尘器两个项目分别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汤春义表示,十三五期间,蚌埠高新区将继续瞄准硅基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着力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产学研合作平台方面,加强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1所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对接,力争建成2个以上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合作中心,集聚8家以上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吸引5个以上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入驻。在孵化器催化平台方面,确保20万平方米中小企业产业园一期建成投用,发挥民营孵化器金业科技产业园作用,加强与清华科技园启迪之星合作;支持苏河汇签约入驻电商产业园,打造独具特色的双创公园;丰富创新创业孵化模式,建成苗圃、孵化、加速全链条的服务体系。在科技金融创新平台方面,加快黄山大道金融商务综合体项目推进,并以此为中心集聚各类优质金融服务机构15家以上,集聚技术评估、财务咨询、法律咨询等科技中介机构10家以上。同时,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利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全年发明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科技成果转化率均同比增长20%以上。

  深化科技金融融合探索创新发展新途径

  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创新平台和科技的同时,蚌埠高新区大力推进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支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

  蚌埠高新区积极开展新三板挂牌辅导工作,积极引进有资质的券商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进驻园区。随着凤凰滤清器、瑞格电梯、高华电子等7家企业先后在新三板挂牌,目前,蚌埠高新区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增至9家。

  同时,蚌埠高新区不断拓展融资渠道,2015年全年实现筹融资22亿元。在传统的资管计划等融资方式的基础上,与中国交通银行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实现融资3亿元;成立了兴蚌三号城镇化基金实现融资10亿元,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加大企业支持力度,设立了3000万元企业转贷过桥资金,帮助企业转贷;出台了《蚌埠高新区产业扶持基金》等政策措施,兑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补贴、税收奖励、新三板挂牌资助、工业企业贴息、外贸促进奖励、专利资助等奖励资金达2.6亿元;同时,设立了5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大力推进已上市企业通过增发、并购实现再融资。

  汤春义表示,十三五期间,蚌埠高新区积极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银行、担保、风险投资、小额贷款、上市融资、知识产权等多层次、覆盖企业成长全周期的科技融资体系和创业辅导体系;探索推行创新贷助保贷等业务,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做大筹融资服务平台,不断完善科技和资本对接机制,支持科技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高投集团的投融资能力,提高资本运作水平,每年力争完成筹融资20亿元以上;支持高投集团多元化发展,不断强化其招商和孵化功能,力争把其打造成为集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科技孵化、招商载体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同时,积极推动企业上市直接融资。蚌埠高新区完善支持企业挂牌、上市的政策措施,加强企业的辅导和推动,全力支持科技型、科技服务型中小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发展。力争到2016年年底,园区新三板挂牌企业突破10家,加上主板上市企业突破15家,初步形成新三板的蚌埠高新板块。

  强化招商和对外合作增强跨越发展新动力

  近年来,蚌埠高新区以重点项目促进大建设、###产业链条大提升;龙头企业带动大发展、###产业基地大跨越;招商机制进行大创新、###发展环境大优化的招商引资大思路取得了大发展。

  据了解,2015年蚌埠高新区引进了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豪威科技IWB、大富工业智能机器人、柳工多功能高空作业车等20个亿元以上项目,其中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9个。新增台湾瀚彩液晶显示面板、台湾富士康节能空调、富士康正达集团等近40个重点在谈项目,总投资规模300多亿元。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5亿元,其中到位外资25629万美元,到位资金、到位外资、招商引资综合绩效考评均位居蚌埠市**。

  2016年,蚌埠高新区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鼓励德豪润达、大富科技、凯盛光伏新材料等企业积极实施海内外资产并购,实现迅速扩张。汤春义表示,同时要加强与国内先进开发区和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1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采取园区合作共建飞地经济产业园、技术转移产业园等方式提升园区开放水平,构建开放、融合、创新、合作发展的新格局。

  此外,蚌埠高新区要坚持精准招商选资。汤春义表示,蚌埠高新区要研究现代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安徽省、蚌埠市产业布局和园区内产业现状,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重点项目实施精准招商。在产业层次上,坚持招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方向上,重点围绕硅基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在工作重点上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央企、上市公司等大企业,同时围绕凯盛铜铟镓硒新能源、大富重工、德豪润达、方兴科技、中科电力、中集、中电科、中建材等重点企业开展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确保引进两个3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过110亿元。

  打造人才特区健全人才政策体系

  园区发展离不开人才,引智才能开创未来。十二五期间,蚌埠高新区的人才工作呈现出新的亮点。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柔性引进12名中央########担任经济发展顾问。园区内3家企业团队入选安徽省3221产业创新团队,8人入选第四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此外,蚌埠高新区积极加强人才中心建设,建成800平方米的蚌埠高新区人才市场并投入使用。强化人力资源服务,举办29场招聘会,1.6万人次入场求职,达成意向4278人。

  下一步,蚌埠高新区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发挥中央####专家工作站、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金业科技创业园以及德豪光电、中科电力等创新型企业的人才、技术资源平台作用,着力引入一批高精尖的行业领军人才和科技企业家队伍。发挥中科电力与浙江大学院士工作站示范作用,推进园区院士、博士后、博士工作站点建设,力争新增2个以上工作站点。发挥园区人才中心作用,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库和紧缺人才信息库,办好每月三次招聘会,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人力资源服务。大力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联合培养和创业实习;开展企业管理者和技能人才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力争全年引进和培养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100人,引进本科以上人才300人以上,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十三五期间,蚌埠高新区按照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工业经济发展的龙头、科技创新的示范这一目标,力争到2020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逾越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400家。汤春义表示,十三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蚌埠高新区将凝心聚力,创新向前,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建成产城高度融合、产业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28395号-32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