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料磨具行业新标准一、国家鼓励制定团体标准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其中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一项重要
-
机床工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力从范围来看,过去40年来机床工业的主要发展动力可归纳为“四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公开红利,发展红利和人口红利。1.改革红
-
通过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初次突破250,000台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5.0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013亿元,同比增长21.14。在列入快报统
-
数控机床出现问题怎样找到并排除数控机床维修首先要知道故障所在的部位,将可能会出现故障的部位一一排除,找出故障所在和原因才能进一步的维修,但是并不是所有
国内##机器人生产企业中科新松有限公司的订单量增加迅速,客户原来只是集中在汽车领域,但这两年来已经涉及日用、食品、化工等各个领域。机器换人时代逼近,传统工人何去何从?
选择工人还是机器人处在角力中
在昆山富士康公司开始推自动化时,工厂主管热情并不高,不过当一些工作环境不好的工种难招人、更难留人时,主管们便主动要求换上机器生产线,用机器人替代工人。
很多研究显示,我国单位劳动力的成本已经接近美国。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迎春说。所谓单位劳动力成本,是指平均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我国工人虽然薪酬不及美国,但由于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两者相除的结果相差无几。所以要保持中国制造竞争力,通过产业升级提升劳动效率是必走之路。

机器换人
中科新松有限公司副总裁杨跞表示,一个焊接工人在上海的月薪达6000元左右,一年用工成本10万元,而一台焊接机器人的售价也在10万元左右,一般简单工种的替代机器人半年就能收回成本,而复杂一点的也只要2-3年就能收回成本。
对企业来说,机器人与人之间的抉择始终处于角力中。杨跞说,越是简单重复劳动力密集和高危行业,越容易被取代,前者机器人的效率比工人高得多,而且质量也好,后者只有出很高的价钱才能请到愿意做的工人,而使用机器人的价钱则少得多。
有人会失业,有人会忙不过来
不过人们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用人成本的高企会导致企业家更快推动工业4.0,改变生产方式。正在被机器人取代的是普通制造业,而高技术附加值的制造业则暂时不受影响,这与我国推进智能制造,让国内涌现更多高端制造业的意图是一致的。杨跞说。
事实上,从工业革命开始,机器换人的进程就开始了。尽管那时人们也忧心忡忡认为人的劳动力将被机器所取代,然而社会发展至今工作岗位不是更少了,而是更多了。究其原因,老岗位被取代的同时,也涌现出了新岗位。
王迎春表示,在打车软件出现之前,专业出租车司机200万人左右,而现在滴滴的注册司机超过了1400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高效的新模式催生出了更多的用车需求。工业也是如此。王迎春说,以前是富士康这样的企业流水线大规模生产相同的商品,以后将会有更多个性化需求涌现。
沈阳机床集团正在研究布局的云制造平台就出于这个考虑,让工业生产采用滴滴机床模式,把数控机床连在云平台上,用共享经济把生产消费需求和闲置的生产能力对接起来。可以预见,一旦分散式的智能生产足够便捷,潜在的个性化生产需求就会被激发出来。
工业附加值拷问工人素质
从用人成本来看,劳动密集型企业撤出中国造成的暂时工人失业是不可避免的,不过让王迎春在意的是,这一轮产业升级背后,产业链上下游出现的新岗位能不能留在中国。
杨跞也认为,机器人大规模推进后,会衍生新的岗位,例如设备维护保养、机器人二次开发、二手设备交易、机器人应用培训等,从事这些工业对工人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德国向来重视对人的培养,德国工业4.0战略很看重工人素质问题,我们对产业工人升级关照还需加大。王迎春说。
富士康也证实了这一点。富士康科技集团总经理游象富曾宣布,未来富士康招人,重点将招聘能够操作*先进自动化设备的技术员或工程师,要本科学历,还要有专业特长。不过从目前应聘的情况来看,许多工人仍然只会干利用蛮力的扭螺丝,而对操作机器完全没感觉。
有专家还提出,机器换人已经成为产业能级提升的大方向之一,产业链条会新生很多新的岗位,作为其智力支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更加紧迫,我国的职业教育能否应对这一转型,值得重视和思考。
(原标题:机器换人逼近,传统工人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