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机床附件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行业资讯
辽宁省“十三五”规划:涉及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
2016年08月02日 22:54 中国机床商务网

  近日辽宁省发布了装备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争取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强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成以创新###、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结构优化为核心特征的装备制造业体系,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先进行列,成为我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具体情况如下: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水平、制造能力和综合实力。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对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省具有重要作用。十二五以来,我省装备制造业在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矗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工业经济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根据《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建设制造强省目标要求,为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时期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辽宁省十三五规划:涉及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等

  一、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基本情况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十二五期间,装备制造业作为全省工业**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增强。2015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5010户,资产11587.7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83.1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32.3%,居各行业之首,比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70.6亿元,占全省工业的47.9%,比2010年提高8.2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我省凭借较好的装备制造业基础,重点发展了一批高端装备产品,高端装备制造业所占装备制造业比重明显提升,由2010年的10%提高到2015年的16.2%,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在民用飞机研制、通用飞机整机制造、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转包生产、航空零部件生产、燃气轮机研制、航天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进展,产业链条得到延伸;新能源汽车产业覆盖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整车系列和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初步形成了产学研合作和产业化体系;海洋工程装备产品覆盖广泛,包括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海洋工程船等主要产品,产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智能装备产业在中高端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系统、自动化成套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化仪表及系统、智能电网装备等方面发展势头明显,在国内居于前列。

  3.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15年,全省装备制造业拥有***企业技术中心22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94户,比2010年增加155户。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开发成功,打破了国外公司的长期技术垄断。沈鼓集团的20MW电驱天然气长输管道压缩机组、特变电工沈变集团的ZZDFPZ-250000/500-800换流变压器、北方重工的1725mm热轧/1650mm冷轧高性能镁合金板轧制成套装备、大连机床的发动机缸体、缸盖柔性加工自动线等多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15年,全省共有60个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获得省财政资金支持,有力促进了行业的创新发展。承担了70项国家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装备重大科技专项课题,###了行业发展。

  4.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一批产业基地的发展带动了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沈阳铁西区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盘锦石油装备和朝阳新能源电器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基地纳入国家火炬计划,大连金州新区被授予国家智能装备产业示范基地。瓦房店轴承、沈阳大东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列入全省重点产业集群。2015年,装备制造类产业集群共实现销售收入10885亿元,平均增速12.6%。一批排头兵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整体提升。2015年,华晨汽车集团、沈飞集团、大连船舶重工、沈阳机床集团、大连机床集团、北方重工集团、中车大连机车等11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华晨集团主营收入超过1500亿元。

  5.对外合作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全省装备制造业共完成海外并购项目70个,总投资额10.52亿美元。大连橡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加拿大麦克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为企业跻身世界橡胶塑料机械制造的一流企业行列奠定了坚实基矗瓦轴集团并购了德国百余年历史的技术型企业KRW轴承公司,开创了我国轴承行业国外并购科技型企业的先河。大连远东工具通过并购德国维克刀具和美国格林菲尔德刀具公司,使该企业迅速成为高速钢刀具行业的龙头老大,高速钢切削刀具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40%。十二五期间,我省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由过去的单机研制为主逐渐向设备成套方向发展。沈阳远大铝业集团整合在电气传动领域的优势资源,联合国内的工程设计公司、工程施工单位、战略合作厂家、金融机构共同开发海外在电站、石油石化、矿山、冶金、水泥等行业领域的工程总承包工程(EPC)项目。特变电工沈变集团已在亚洲、欧洲、南美洲、非洲等八大区域十多个国家设立了20个办事处,成功承接了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尼日尔、喀麦隆等国输变电成套项目总承包工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装备制造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但制约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鞠理,高端装备制造业比重过低,产业布局比较分散,龙头企业数量尚显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二是产业链不够完善,大部分产业都存在产业链条短、配套能力差、附加值低等问题。尤其缺乏支撑产业发展的公共研发和设计平台,缺乏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生产性服务体系,缺乏高水平的关键基础零部件支撑。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牢,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不足,核心技术人才缺失。四是发展方式依然比较粗放,产业发展仍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

  (三)面临的形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正重塑世界经济格局,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渗透,推动了关键领域技术的持续突破、不断融合和加速应用,正在引发制造业发展理念、技术体系、制造模式和价值链的重大变革,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力图抢占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同时,新兴经济体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使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新挑战。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环境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国内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国民经济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装备制造业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一些行业生产已经接近或达到历史峰值,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倒逼我国装备制造业必须加快调整。同时,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对装备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市场需求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和实施,我国装备制造的水平必将向高端化发展。未来5-10年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必须正确把握产业发展规律,科学研判创新发展趋势,超前规划装备制造业布局,明确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切实增强我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一步巩固辽宁老工业基地优势地位。

  二、发展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四个着力要求,按照《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紧紧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重大战略机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制造强省建设为总目标,按照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巩固提升传统优势,发展壮大新兴优势,从打造国之重器战略高度,聚焦高端装备领域,着力完善产业链体系,着力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推进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升级,把辽宁建成国家高端装备和智能装备制造业战略基地与核心聚集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高端装备与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立足我省装备制造业现有技术积累、制造能力和产业组织基础进行布局,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相对集中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积极促进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实现产业价值链从低端向高端跃升。

  坚持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合作相结合。以创新发展为驱动,整合创新资源,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完善创新制度环境,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推进我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展装备制造业的市场规模。

  坚持发展成套装备与提高配套水平相结合。围绕国家战略,实现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提升重大装备成套能力,提高关键核心部件自主研制水平,带动基础配套产业发展。

  坚持市场主导和政策引导相结合。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有效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加快突破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强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成以创新###、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结构优化为核心特征的装备制造业体系,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先进行列,成为我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主要发展目标是:

  产业规模跃上新台阶。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8000亿,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装备技术创新体系,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超过3%,装备制造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8家以上,培育1-2家***装备制造业创新研究院,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产品和知名品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和一大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高专业化生产企业。建成若干个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装备制造集聚区,进一步扶持大连金州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与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一道成为###两大经济区发展的引擎。

  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装备制造业所需的关键配套系统与设备、关键零部件与基础件制造能力显著提高,其性能和质量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智能技术及核心装置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三、产业重点布局

  加快以沈阳为中心的沈阳经济区、以大连为龙头的沿海经济带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推动两大区域深度合作,辐射带动辽西北特色装备共同发展,形成双核心驱动、陆海协同发展,众多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的产业格局。

  沈阳经济区。充分发挥沈阳市产业基础雄厚、科研力量集中、现代服务业发达的优势,突出铁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综合改革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双示范区的带动作用,围绕智能装备、新能源装备、重化装备、新材料工艺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沈阳机床、北方重工、沈鼓集团、远大集团、特变电工等龙头企业向国际一流企业看齐,###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沈阳中心优势,以铁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为核心,以浑南智慧园为智能化支撑,带动抚顺智能装备、鞍山激光电子和自动化装备等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沿海经济带。发挥以大连市为龙头的沿海经济带产业优势、科技优势、开放优势、临港优势,突出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金州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围绕智能装备、海洋工程、大型石化装备、重大成套装备等主导产业,加快大连机床、大连华锐重工、大船重工、一重大连加氢等龙头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产业向成套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升级。以两大产业集群为核心拉动旅顺船舶配套、瓦房店轴承等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发挥大连龙头作用,带动丹东仪器仪表、盘锦石油天然气装备、葫芦岛海洋工程等产业集群共同发展,建成与沈阳经济区相互呼应的装备制造业重要增长极和国际化特征明显的装备制造业新基地。

  辽西北地区。全力提升铁岭专用车、铁岭阀门、铁岭县汽车零部件、铁岭石油装备、开原起重机、昌图换热设备、调兵山煤机装备和阜新液压件等特色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加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促进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发展,实现朝阳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壮大产业集聚发展的实力。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28395号-32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