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料磨具行业新标准一、国家鼓励制定团体标准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其中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一项重要
-
机床工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力从范围来看,过去40年来机床工业的主要发展动力可归纳为“四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公开红利,发展红利和人口红利。1.改革红
-
通过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初次突破250,000台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5.0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013亿元,同比增长21.14。在列入快报统
-
数控机床出现问题怎样找到并排除数控机床维修首先要知道故障所在的部位,将可能会出现故障的部位一一排除,找出故障所在和原因才能进一步的维修,但是并不是所有
改革是当今时代主旋律。2011年1月20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打造内陆技术标准高地的若干意见》的正式出台,意味着重庆全力打造内陆技术标准高地已经启程,也意味着标准重庆建设的改革旗帜正冉冉升起。
内陆标准高地框架初步建立,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获批筹建并被列为重庆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重庆市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方案》率先出台以及一批试点示范的打造目前,一批重庆标准已经诞生。回首重庆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其进程中特别注重深化改革标准创新工程,建立完善标准化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增强标准化服务能力,可谓是浓墨重彩。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正成为重庆市建设质量强市、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梯,为促进重庆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重庆扎实推进深化改革标准创新工程 打造质量强市
强化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
重庆机床集团作为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齿轮机床分会的##单位,近年来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标准13项、行业标准50余项,正在制修订行标27项;作为全国齿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主持制修订蜗杆、蜗轮6项国家标准;作为绿色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正在起草《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中小型机床》联盟标准。而今,该公司又获批承担了《齿轮智能制造装备标准化试验验证系统研究及建设》等项目,力争为齿轮机床的智能制造作出表率。
近年来,重庆机床集团能有这样的发展,与主动主持或参与制修订产品标准不无关系。该公司在标准中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促进了国内齿轮机床产品的技术进步和质量的提高,推动了高速、精密、环保、柔性、复合齿轮机床的技术发展,对提升我国齿轮机床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重庆机床集团倾心倾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只是重庆装备制造业众多企业的一个缩影。
重庆企业有这样的意识,不得不说重庆市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高度认知和强力推动。重庆市委主要领导在2015年的质监工作报告上批示:强化技术标准###,积极深化改革,有力促进了产品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和质量安全形势的稳定向好;重庆市政府主要领导也批示质监:为重庆工作和服务业转型升级调结构做出了贡献。而早在2011年,重庆市政府主要领导就提出:重庆在经济高地建设的同时,要成为一个技术标准高地。在过去两次的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反馈会上,该领导都大篇幅地讲标准化工作,提出了高新的思想、理念和观点,凸显了重庆市委、市政府对标准化工作高度重视、寄予厚望。
通过努力,重庆标准化工作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一是率先在全国出台了《重庆市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方案》和《重庆市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指明了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方向,构建了重庆新型标准体系框架。《规划》围绕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了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产业、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文明、公共服务7大领域的标准体系,为各行业、各部门的标准体系建立提供方向性的参考,而这也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标准化工作的目标任务。
二是重新建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31个市级部门参与的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新格局。该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科委等部门也强化了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分别与市质监局就标准体系、重大项目、品牌创建、创新驱动、安全生产等标准化工作加强战略合作。
三是##设立制定标准奖励政策。重庆市政府对牵头制定和获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单位,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励。同时争取全市每年设立标准化专项经费1000万元,主要用于补助政府主导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制定及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等工作。目前,重庆市38个区县及两江新区均建立了标准奖励制度,标准化专项经费实现了从无到有。
毋庸置疑,重庆市政府已经把标准化摆到与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同等重要位置,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深化标准化工作的改革大势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以来,重庆聚焦聚神聚力抓改革,在迈向质量时代、建设质量强市中唱响重庆标准好声音。
一是统筹改革地方标准。在全国成为**批完成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的地方之一,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对155项强制性地方标准进行评估、征求意见、结果公示等工作。优化推荐性地方标准立项和审批程序,加强了标准立项、审查、报批的工作力度,强化了地方标准的闭环管理。重庆推荐性地方标准优化和复审试点工作,在全国会议上作为地方**代表作经验交流,得到国家标准委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评价。
二是培育发展团体标准。选择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的10余个行业协会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在特种设备、环境科学、汽车制造等行业取得突破,正在制定团体标准20余项,尽快培育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团体标准制定机构,制定一批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
三是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承担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研究起草工作,作为全国7个先行开展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的地方之一,切实推进简政放权,截至今年6月底,引导921家企业主动向社会公开了2942项企业产品标准,涉及机械制造、化工、汽车摩托车及配件、轻工、日用品等行业,全面落实了企业主体责任。另外,还由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牵头,成立了重庆市地方标准技术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企业公开的标准内容完整性、规范性、协调性进行抽查,形成评估结论,为企业做好后续技术支持服务工作。
四是扎实推进三证合一。制定了《组织机构代码改革方案》,积极稳妥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确保了三证合一登记制度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五是夯实法治基础。积极争取市政府法制办的支持,推进了《重庆市标准化条例》调研立项。
掀起标准化+行动的推广热潮
近日,由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联合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如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亚希诺科技有限公司等研制的国际标准《个人健康设备通信-第10441部分-心血管健康和活动监测仪等2项标准》,喜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
据介绍,该标准是医疗健康物联网领域中##由我国专家主导,并在全球个人健康设备产业领域##建立的一套个人健康设备间和系统间互联互通标准体系。该标准填补了国际健康物联网产业标准领域的空白,解决了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球已有7个国家的13家跨国企业在20个产品中应用了该标准,产品台套数达到上千万台,这其中还包括英特尔、三星、西门子、飞利浦等知名公司,每年由此产生的设备销售和测试认证收入约为10亿美元。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医疗健康服务提供者提供了更好的工具,积极推动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升。
据重庆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重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以来,推进标准化 4大行动之一做优标准化 科技创新所结出的丰硕成果之一。据统计,重庆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以来,累计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0项,居西部第二;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296项,居全国平均水平,西部第三;制修订地方标准866项,位列西部第六;备案企业标准43762项,备案数西部**。
一是做优标准化 科技创新。加快实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技术标准200个项目计划,持续推进重庆市科技、标准、产业同步发展促进行动,推动电子信息、轨道装备等4个领域的相关企业制定标准510项,研究范围涉及旅游服务、商贸服务、公共服务、电子商务、低碳、质量管理、支柱产业等领域,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标准技术支撑。企业标准创新活跃,涌现出海扶的激光超生聚焦刀、金山科技的内窥智能胶囊机器人、邮电大学物联网、恒通公司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国际、国内先进标准。
二是做强标准化+现代农业。对17个第8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进行了中期评估,指导构建了农业标准综合体框架,助推农民年均增收15%以上。
三是做深标准化+现代服务业。累计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82个,试点示范推动了标准化理念和机制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是做精标准化+公共服务。重庆市质监局与市安监局推动全市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与市民政局推进民政保障标准化、与市编办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等工作,以标准促规范、强监管、助公平。据统计,重庆自2006年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创建工作以来,累计开展建设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92个,其中,***项目39个、市级项目53个,涉及餐饮、旅游、商贸、物业、民政、体育、现代物流、美容美发、社区管理、行政审批、城乡统筹、园区管理、社会综合治理、物联网应用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