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料磨具行业新标准一、国家鼓励制定团体标准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其中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一项重要
-
机床工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力从范围来看,过去40年来机床工业的主要发展动力可归纳为“四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公开红利,发展红利和人口红利。1.改革红
-
通过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初次突破250,000台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5.0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013亿元,同比增长21.14。在列入快报统
-
数控机床出现问题怎样找到并排除数控机床维修首先要知道故障所在的部位,将可能会出现故障的部位一一排除,找出故障所在和原因才能进一步的维修,但是并不是所有
辞旧迎新之际,长沙经济气象万新:智造强市,产业繁荣,工业升级。
未来两到三年,蓝思科技将投入5000台机器人,一半将由我们自主研制。日前,在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邱会生畅想着未来的智慧生产。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长沙工厂已在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投产,年产能达30万辆。
2016年,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长沙意气风发:前10月完成规模工业产值9175.5亿元,同比增长9.4%;全市在建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523个;完成工业投资1702.6亿元,增长13.6%
耀眼的成绩下,也有暗潮涌动: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制造业陷入低迷,如何持续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下先手棋?今年9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强调,未来五年,要全力打造三个中心、建设四更长沙,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新格局,实现基本现代化阶段性目标,并为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描绘了蓝图。
今年11月30日,长株潭正式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这既是国家赋予长沙探路先行、探索创新的重大使命,是长沙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向制造强市跨越的重大机遇,也是长沙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厚植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载体。
长沙经开区广汽菲克生产车间内,机器人在各司其职装配汽车。
站在新起点,长沙御风鼓帆再远航。长沙《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创建方案》提出,到2021年,长沙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2万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55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9%。
长沙路径 探索日趋清晰
在中南大学教授、博导王昶看来,如今国际环境瞬息万变,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进展迅速,各国都想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美国实施工业互联网战略,德国推行工业4.0,日本在人工智能上发力。
而放眼国内,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放缓,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尽快实施结构调整,加速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中航起落架长沙分公司生产车间内的高端专业生产设备。
长沙作为省会城市,汲取三湘四水之灵气,敢为天下先,开始了智能制造长沙路径的探索。2015年7月,长沙率先发布《长沙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8年底长沙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实现两提升和三降低,即试点示范企业、项目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幅度提升,而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
当年,首批30家企业入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今年,长沙这一数字达到230家。
博世长沙作为试点示范企业之一,一年来成绩斐然,自主研制的湖南首条工业4.0生产线即将投产。博世长沙生产技术总监张毕生介绍,新生产线通过U形呈现,34个工位仅需2个产业工人协作,既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值。
行动计划发布仅仅三个月后,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正式挂牌。通过政府、央企、国际合作的创新模式,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今年9月,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建设的长沙工业云平台正式上线,随之而来是配套政策的完善。智能制造贷款风险补偿、智能制造首台(套)认定奖励、智能制造装备本地采购(租赁)补贴
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智能制造长沙路径日趋清晰,形成以三年行动计划为牵引、以智能制造研究总院为支撑、以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为带动、以金融及产业政策为保障、以智能制造总体解决方案为推动力的智能制造产业立体发展体系。
工程机械产业作为长沙工业创新转型的龙头产业,近年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力度,多项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图为中联重科生产车间。
奋力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
对于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表示,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长沙经济实力上升到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影响力、辐射力、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均不断提升。
过去五年,长沙经济体量逼近万亿级、特大型城市格局逐渐形成,全国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巩固,三大战略平台、五大***园区与20多项***试点相互叠加。郑新立对长沙极为青睐。
这一切意味着:长沙具备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和条件。
蓝思科技榔梨园区长晶车间内,千余台排列整齐的长晶炉在昼夜不停地工作。
新蓝图目标明确。抢抓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的机遇,加快构建智能制造服务体系、产业链条和人才高地,推动长沙制造业率先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升级,率先建成智能制造强市。
新蓝图脉络清晰。十三五期间,长沙以智能制造为统领,坚持产品装备智能化和工艺流程智能化齐头并进,进一步筑强制造业骨骼、壮实制造业肌肉,推动长沙制造向长沙智造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新跨越。
新蓝图指引前进。借助实施新型工业化13518工程,构建一个现代工业新体系,形成三个梯次发展层级,围绕五大发展目标,完善一个政策支撑体系,制定八大专项行动计划,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迈入全国制造强市先进行列。
如今,长株潭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长沙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底气更足。王昶表示,长沙要发展智能制造业,一是着眼需求趋势,深度嵌入全球产业分工,发展智能硬件产业,抢占产业制高点;二是立足存量改造,鼓励传统企业智能化升级,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引导; 三是瞄准增量做大,通过建立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发展智能制造科创中心或特色小镇新型载体,大力发展创新企业。
做细施工图追逐智造
三湘大地,长沙智造的旌旗飞扬,号角长鸣。
如何把宏伟的蓝图变成一张张施工图,卡准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每个节点,成为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
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智造也就从这里开始。
长沙《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创建方案》提出,到2021年,长沙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2万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55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9%。
这一目标的提出,需要长沙制造业鼎力支持。
在产业创新方面,未来五年,长沙将在工程机械、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中建成1至2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增材制造、电力装备等领域建成10家左右区域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在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方面,长沙将积极培育以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智能电工电器、航空航天装备等智能化成套设备为重点的智能装备产业。
面对长沙高端装备制造业缺芯现状,长沙将提高工程机械、北斗##导航、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产业急需的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本地配套能力,其中,工程机械零部件本地配套率60%以上。
试点示范模式也将继续下去,2017年、2018年边试点示范、边推广应用。到2021年,重点支持20家示范企业、50个示范车间纳入国家、省示范项目。
智能制造园区建设也被提上日程。未来,长沙将按照一轴两带多中心、一主两次五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层次结构合理、分工协作紧密的东部、西部产业集聚区,形成一区一廊的长沙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搭建高水平智能制造合作交流平台上,长沙将以特色优势装备制造为主,引导并支持五矿有色、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威胜集团、长高集团等企业,探索产能一揽子合作、产业链战略联盟合作、就地建设产业园区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采取PPP等方式)、工程承包+融资合作、人才培养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