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料磨具行业新标准一、国家鼓励制定团体标准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其中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一项重要
-
机床工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力从范围来看,过去40年来机床工业的主要发展动力可归纳为“四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公开红利,发展红利和人口红利。1.改革红
-
通过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初次突破250,000台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5.0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013亿元,同比增长21.14。在列入快报统
-
数控机床出现问题怎样找到并排除数控机床维修首先要知道故障所在的部位,将可能会出现故障的部位一一排除,找出故障所在和原因才能进一步的维修,但是并不是所有
工匠名片:廖明,男,45岁,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机加中心##技师。
推荐理由:他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关键技能带头人,其工作室被评为重庆市首批##技师工作室。
曾获荣誉:2011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首届*美兵工人提名奖,2016年获得重庆市杰出人才突出贡献奖,2017年荣获重庆市第五届劳动模范。

廖明(摄影:罗斌)
2011年,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机加中心##技师廖明在承担某工程重点产品加工任务时,展示了一人同时操作4台数控机床的绝活。看到廖明在机床之间奔走却又游刃有余的样子,在场的工友无不竖起大拇指。经过20多年的磨练,廖明和机床已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
在铁马集团的机床加工中,每当设备出现故障,廖明可以通过触摸或敲打机床设备,进行望闻问切,及时向维修人员提出建议。廖明曾带领技术人员修复价值500多万元的MIKRON牌进口设备,不仅恢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还提高了加工能力,为公司挽回重大经济损失。
不少人觉得数控机床是自动化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创新的余地很小,实际上并非如此。廖明说,数控机床有上百种刀具,每加工一个产品,要用上三四十种刀具。廖明能根据产品需求,选择*为合适的刀具,甚至自制加工刀具。
2014年,廖明所在的中心接到了一项加工大螺距螺纹零件的任务。以往,这种零件都是采用低速刀具在普通机床加工。廖明发现这种加工方式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也大,于是提出了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想法。廖明采用切槽刀代替成型刀,用宏程序完成了该零件的数控加工。廖明提出的新方法与传统加工方法相比,提高生产效率10倍以上、降低70%的刀具成本。
2012年,针对某轮式系列车40.101箱体、64.004箱体等件号工艺技术要求高的问题,廖明优化数控编程,把原工艺要求两次装夹改为一次装夹,把两次变相加工改为一次定位加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艺成本,综合良品率达到100%。
取得这样的成绩,和廖明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铁马工业集团,廖明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他在2016年曾创下主动加班322次、完成产品件号1197个的纪录。经过他加工的产品精度误差在0.015毫米左右,比成人的头发丝更细;合格率高达99.9%,也就是说,每加工1000件产品,出现1件次品。
与机床打交道20多年,廖明对工匠精神也有自己的理解:操作数控机床不能取巧,只有技术人员用心、再用心。要在产品的个性化、质量和档次上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原标题:数控尖兵廖明:产品误差比一根头发还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