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料磨具行业新标准一、国家鼓励制定团体标准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其中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一项重要
-
机床工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力从范围来看,过去40年来机床工业的主要发展动力可归纳为“四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公开红利,发展红利和人口红利。1.改革红
-
通过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初次突破250,000台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5.0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013亿元,同比增长21.14。在列入快报统
-
数控机床出现问题怎样找到并排除数控机床维修首先要知道故障所在的部位,将可能会出现故障的部位一一排除,找出故障所在和原因才能进一步的维修,但是并不是所有
创新潮涌,百舸争流,千帆竞起。
创新,正成为###沈阳振兴发展的**动力。
沈阳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围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新兴产业不断集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平台加快构建、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能量全面迸发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沈阳一派勃勃生机。
把握机遇 找准发展路径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沈阳市深刻地认识到,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必须以创新驱动,方能不断提升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才能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而转换发展动力、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首先就要创新理念,摆脱传统思维,解决传统工业一家独大、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强、供给侧与需求侧对接不畅、研发投入明显不足、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低、创新创业不够活跃的现实问题。
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创新方向,寻找经济发展新路径。
沈阳从着力振兴工业入手,形成了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提升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工业体系的创新发展路线图。
全面创新的核心是科技创新。
为此,沈阳以####的力度,拿出巨额资金,实施制造业智能升级计划,编制109个项目方案,67个项目已经投入建设;实施工业企业三年技术改造滚动计划,确定374个重点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技术升级;实施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计划,引导制造业企业向研发设计、总集成、品牌营销和运营服务等产业链高端延伸。
在不断推进制造业朝着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方向发展,谋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沈阳市重点培育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
借梯登高,充分把握多重利好。
在振兴发展的关键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区同落一市,是沈阳难得的历史机遇。沈阳市深知:必须利用好这些政策,不断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将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更要形成重要的创新成果和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科学的、体现创新思维的整体规划、顶层设计。
于是,沈阳市密集出台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其中,被定位为高端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转型升级###区、创新创业生态区、开放创新先导区的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被特别赋予27项市级行政审批职能,权力全面下放。
思路愈加清晰。沈阳市创新发展理念,全力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这些先行先试的政策体系,让全市掀起了新一轮创新热潮。
精准施策 激发创新活力
激发创新活力既要创新发展思路,也要创新发展手段。
为广泛培育创新主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沈阳市重点实施了1123工程,紧抓100项重大技术攻关、100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培育200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科技小巨人,以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增强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科技供给,培育创新驱动新动能。
注重搭建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沈阳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中特别强调,充分发挥专家人才作用,对科技成果转化有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可获得现金或股权奖励,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70%以上比例用于科技人员奖励。
人才创新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目前,在沈阳市确定的重大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聚集了196个高水平研发团队,6835名参与者中有13名院士、22名长江学者,硕士、博士及以上人才占80%。
对接技术需求、协调创新资源。今年以来,先后组织了29家企业代表参与清华大学、东北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沈阳化工大学的成果专题对接会,统筹了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创新平台与载体的科技成果供给。并且依托中德装备园等重点产业园区,促进产业对接和资本合作,健全创新创业资金链,打造众创空间的升级版。同时,实施了区域双创合作对接行动,利用京沈合作对接机制,学习借鉴北京的经验做法,促进一批总部在北京的****众创空间来沈开展双创业务。
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人才、融资、成果交易等创新服务平台。5月16日揭牌运行的东北科技大市场,至今已整合科技资源供应商39家,收集项目、成果、人才、专家300余项,实现技术交易额1.07亿元。同时,发展了43家创新联盟,搭建了11个***重点实验室、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了37个市级以上众创空间、72个科技孵化器,全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不断健全完善的创新体系,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让沈阳创新创业的新生态逐步形成。
持续探索 放大示范效应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沈阳创新驱动的成效已经显现。
一项项重量级的创新成果在沈阳诞生
双臂协作机器人等一系列新产品##;沈飞民机庞巴迪公司Q400、C系列飞机转包生产项目建成投产;新松公司自主开发7自由度协作机器人,骨科牵引机器人通过医疗检测机构认证;金丰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直升机;沈阳拓荆公司12英寸PECVD设备获评中国半导体创新产品; 新松医疗制氧机系列产品通过CE认证,成为行业龙头企业林德集团供应商,实现批量出口南美洲
传统工业快速转型升级。沈阳机床集团累计签约i5智能工厂51家;在中德装备园,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效对接; 沈鼓集团服务市场增长48%,服务收入占比达到25.5%;北方重工走出去成套项目占比达到60%以上。
新兴产业领军企业迅猛发展。今年1-4月份,新松机器人产值增长28.2%,沈飞民机产值增长29.7%,拓荆科技、富创精密产值分别增长161.6%和68.8%,成大生物产值增长49.6%。
自主创新带来的示范效应还在不停地发酵。
在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大生物、海思科、东星和数字医疗等医药健康产业项目加速聚集;华傲数据运营服务中心、中兴大数据研究院等20个信息产业技术项目相继落户。同时,中科院沈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清华大学启迪创新创业研究院、沈阳国际软件园、浪潮大数据双创平台等10个科技创新平台全面建成。
持续创新,探索不止。在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首批推出105条政策措施,引发企业注册潮,截至目前,沈阳片区新注册企业已达3109户,注册资本257.5亿元。接下来,沈阳市还将持续推出新版清单、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人工智能创新特区、打造离岸创新中心。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瞄准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的坐标,沈阳乘风破浪,攻坚克难,以改革创新的沈阳实践,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树起一座###振兴发展的航标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