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料磨具行业新标准一、国家鼓励制定团体标准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其中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一项重要
-
机床工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力从范围来看,过去40年来机床工业的主要发展动力可归纳为“四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公开红利,发展红利和人口红利。1.改革红
-
通过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初次突破250,000台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5.0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013亿元,同比增长21.14。在列入快报统
-
数控机床出现问题怎样找到并排除数控机床维修首先要知道故障所在的部位,将可能会出现故障的部位一一排除,找出故障所在和原因才能进一步的维修,但是并不是所有
职教花开满眼春,学子四海显身手。多年来,大连市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不仅为青少年人生出彩提供更多机会,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适应产业需要 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目前,大连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78所,在校生6.8万人,其中***重点学校23所,11所进入***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行列。***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3个。***示范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37个。近年来,为适应大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调整增设了面向3D打印、物联网和机器人、养老服务等新兴产业的34个专业方向,有效提高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多年来,大连市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注重创新德育工作载体,不断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教育,在全国首创德技辅导员制度,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书面通报表扬并在全国交流推广。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在全市中职学校全面开展了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近些年,大连市中职学生的精神面貌、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做中学、做中教理念实施教学创新改革,成立了***大连机床现代制造职教集团和市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交通、服装产业等5个教、产、学、研紧密合作职教集团。市内外参与职教集团的职业院校百余所、行业组织30余个、企业和科研机构200多家,专业覆盖大连市近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高新技术企业和70%现代服务企业。许多学校采取学校、企业双主体形式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教学工厂或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促进经营服务课程化、教学管理经营化。同时,积极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上实现学历教育与技能鉴定的有机衔接与结合,稳步实施双证融通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创业教育,开设创客类选修课程,建设创客体验空间和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提升学生就业创业本领。
畅通中职学生就业渠道和升学通道
近年来,大连市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渠道不断畅通,毕业生供不应求,许多跨国企业、国有大型企业等将职业学校视为自己人才培养的摇篮。2016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安置率达96%以上,技术技能人才实现稳定优质就业,2015年我市技能人才平均工资为初级工45144元,中级工58599元,高技能人才80550元。
同时,大连市一直致力于打通中职学生的成长上升通道,深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目前,我市有10所中职学校与9所省内高校在31个专业领域开展了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中职毕业生还可通过参加统一升学考试或高校单独招生考试、注册入学、免试录取等方式,升入辽宁省内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平均报考录取率达85%以上。未来,我市将不断完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分段培养制度,并开展初中毕业起点3+4和高中阶段教育毕业起点2+2本科职业教育一体化分段培养试点,为中职生继续求学深造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多项优惠政策吸引学生就读职业学校
近些年,大连市职业教育陆续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学子就读职业学校。2013年始,我市正式实施了就读中职学校免学费政策,实现了中职免费教育全覆盖。设立市政府奖学金,获得者每年可享受3000元政府奖金。家庭困难学生按在校学生的10%每年享受国家助学金补助2000元。为保障中职生在校和实习期间合法权益,降低学生发生意外风险,我市中职生可免费享受国家统保示范项目中规定保险产品。
成功的道路千万条,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就读职业学校,学习一技之长,同样可以让你拥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