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料磨具行业新标准一、国家鼓励制定团体标准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其中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一项重要
-
机床工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力从范围来看,过去40年来机床工业的主要发展动力可归纳为“四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公开红利,发展红利和人口红利。1.改革红
-
通过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初次突破250,000台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5.0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013亿元,同比增长21.14。在列入快报统
-
数控机床出现问题怎样找到并排除数控机床维修首先要知道故障所在的部位,将可能会出现故障的部位一一排除,找出故障所在和原因才能进一步的维修,但是并不是所有
航空航天可谓是*##的机加工市场,要在这一高端领域站稳脚跟,绝非一日之功。拥有一百五十年历史厚蕴的斯达拉格集团正是积硅步方以至千里,通过长期不懈的持续奋斗,才成就今日航空航天专家的称号。为探寻斯达拉格集团的足迹,记者特借CIMT2017盛况共襄之际,专访了斯达拉格机床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刘新先生,通过与刘总的深入交流,逐步明晰出专精尖是怎样练成的,也希望对浮躁环境下的中国机床企业如何成就全球**地位带来些许启示与借鉴。
完整与细分 确保精准开发与准确定位
完整的产品族谱,细分的市场定位,专业的##技术,加上符合战略要求的10大强势产品汇集,构成了斯达拉格集团**的协作共享价值链平台。10大强势产品各具特色,独树一帜,内涵丰厚,精准定位,分别为主攻高精度车削和磨削的小型立车和立磨、实现小工件完整加工并着力创新技术灵活性和生产率的小型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成为高性能车床同义词的中大型立车、体现持久精度和生产率**平衡的四/五轴卧式加工中心、具有*短加工时间完整加工解决方案的落地镗、精度无出其右的坐标镗、确保难加工复杂部件精密生产的五轴加工中心、MRO行业**的自适应加工技术、开拓新兴市场的卧式加工中心。
斯达拉格机床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刘新先生
这10大强势产品奠定了斯达拉格集团作为制造高精度机床全球技术##的地位,诠释了一个典型专精尖的机床企业实力。集团旗下各系列产品主要用于对小型、中型和大型金属、复合材料及陶瓷材料工件进行铣削、车削、镗削和磨削加工,确保客户的工艺流程更精确、更高效。
斯达拉格集团总部位于瑞士罗尔沙赫,并在瑞士、德国、法国、英国和印度设有生产基地,同时在许多其他国家建立了销售和服务子公司网络。其主要客户为分布在航空航天和能源、运输和工业组件及精密工程等三大领域从事国际业务活动的公司。除了机床系列,斯达拉格集团还提供集成的自动化技术和维护服务,以及工艺、软件、夹具和定制刀具解决方案,先进的产品组合不仅显著提高客户生产率,更以精准开发想客户所想,确保客户生产现场的可用性,免除客户后顾之忧。斯达拉格集团每个产品在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内已树立多年,均享有高度的客户信任度。这些产品共同构建了整体集团,确保了*佳的生产质量,并开启了价值创造链的协同效应。关键是斯达拉格集团实现了涵盖共享模块化平台的开发,通过构建大平台,每个产品可在其特定产品开发的框架内继续受益并准确定位细分市场。
我们的产品和方案主要集中定位于航空航天和能源、交通运输和工业部件、精密工程等三大市场,并以10大产品精准开发定位于相应细分市场。在今后机床及工业制造行业不断分化,以及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高端制造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刘总充满信心地表示,高端制造不仅仅是做高端产品,其中制造的方式、工艺和知识经验的积累都很重要,只有专业的##企业才会受益匪浅。所以2016年集团全球及中国市场业绩均达成*好状态,预计2017年还会超过2016年。
作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进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斯达拉格集团始终站在象牙塔的顶端,想你所想,精准开发,以*全面、*先进的产品组合和*成熟的技术,担负起航空航天专家的角色,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竞争力。如在铝合金结构件加工上,市面上已有超过200台Ecospeed和STC机型在服役中。
瞄准高端机床 做专精尖的王者
硬技术+软实力 铸就王者风范
三航两机号称是*能体现高端机床企业实力强的地方,所谓三航两机的三航主要指航空、航天和航海,而两机主要指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动力系统更是防务军品的核心部件,技术壁垒很高,产业链附加值高,非一般机床企业能胜任之,而斯达拉格集团正是这样##技术的佼佼者。作为核心供应商之一,斯达拉集团格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中国的三航两机客户提供了##加工技术、工艺经验、自动化和数字化生产方案。
无论是铝合金还是钛合金结构件的加工,无论是飞机起落架还是航空发动机机匣和壳体加工,无论是叶盘、叶轮还是涡轮叶片加工,斯达拉格集团均以####的高产能、高速度、高精度、低成本和可靠性,树立了行业的新标杆。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动下,落地解决方案要成为现实,必须在智能制造的各个环节上全面兼顾。如今,斯达拉格集团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正从简单的零件料仓到*复杂的柔性制造系统,乃至*大型的机床,均可提供完整交钥匙方案。斯达拉格集团的柔性生产线已是典型的按需生产样板,并为中国的航空发动机生产提供了两条线,极大地提高了自检测、自优化、自反馈、自诊断功能。柔性生产线的特点就是以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实现了制造和检测的闭环生产管理,有效防止故障发生,避免人为操作的失误,提高产品标准化执行水平。
同样在航空结构件加工领域,中国已有飞机制造商采用了斯达拉格集团的柔性生产线,这对中国飞机工业的效率提升无疑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刘总介绍说,斯达拉格集团不久前已经与中航国际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致力于国内叶片加工本土化工艺水平和组线能力的提升,双方对等合作,通过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实现互补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