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机床附件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行业资讯
身处振兴发展一线的沈阳基层干部职工深有感触
2018年01月08日 13:51 中国机床商务网

  改革是什么?一个宏大的概念落到每个个体身上,会有不同体会。

  从车工变为企业内部创客的马狄和姜滨;结束日漂深漂生活,投身家乡建设的技术男卜庆晗;把目光、步伐更多投向、聚往沈阳的众多老乡、校友、战友们他们朴实的言语,描绘出改革进程中不断蝶变的真实沈阳。

  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点战略安排。

  沈阳人说:要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必须有非常之精神、非常之作风、非常之作为,必须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实现沈阳战略地位的历史复兴,既等不来更熬不来,只能靠实干拼出来、闯出来。

  走进这座城市,让我们看看她的开拓者、建设者们如何奋进攻坚、履践使命,怎样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加油干,明天一定会更好

  走进沈阳机床数控车间,上百台整齐排列的i5智能机床正在繁忙工作,几名工作人员轻步穿行其间。

  这几台智能机床,就是属于我们刚刚启动的3个创业团队的。在金属制成的双创LOGO旁,沈阳机床双创业务项目经理郑云龙接待了记者。

  2017年12月,沈阳机床的综合改革方案经国务院审议通过。重组融合优质资源,打造沈机智能、沈机国际、双创三大产业集群,是综合改革方案确定的十项改革措施之一。郑云龙说,现在,我们有了轴承座、电机座、联接盘加工3个创业团队,双创产业集群的构建方案、商业计划也已基本完成。企业内部创业,怎样操作?目的是什么?

  郑云龙告诉记者,沈阳机床综合改革不仅承担着创新突破、立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样板的任务,还要努力发展智能制造、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双创产业集群所瞄准承接的,就是智能制造以外的传统制造业务。

  具体来说,每个创业团队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由集团设立的双创基金和员工出资组建。母企业变成了大平台,提供场地、设备等生产资源,创业团队的产销对接大部分来自于沈阳机床内部的云平台,也可以对外承接,有订单有生产即开机付费。

  刚三十出头的马狄和姜滨是新组建的创业团队成员。马狄说:改革就是要有变化,越改越好嘛!公司发布消息,我俩就报了名,考入了创业团队。

  问我变在哪?首先是身份和感觉吧!姜滨说,以前是给企业打工,现在给自己干活;以前只要把自己的工序做好就行,现在连财务知识都得学。减少损耗,提高效率,就能多挣!只要咱加油干,明天一定会更好!

  从员工、企业的一个点放大延展,沈阳全面纵深推进改革的步伐清晰可见。

  沈阳把国有企业作为振兴龙头,必须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市领导一对一点对点推进重点国企改革工作,沈阳机床、沈鼓、东药、北方重工一企一策改革进展顺利。

  证拿到手里都是热乎的

  沈阳城区中心有一座已经为沈城人民服务67年的老建筑原市政府办公大楼,如今作为沈阳市政务服务中心新址刚刚启用。

  进入一楼办事大厅,新设置的30台自助服务一体机首先进入视线。办事群众可以通过一体机自助取号,或者进行办件查询。如果想节约更多时间,还可以在政务服务中心的微信公众号或网上办事服务大厅提前预约。

  提前预约的市民耿女士只用了25分钟,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的正本副本。对于这样的办事体验,耿女士感慨道,证拿到手里都是热乎的!

  群众体验的快,只是沈阳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带来的直接变化之一。

  沈阳把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主要切入点,作为回应社会关切、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哪有问题就从哪改起,哪有需求就从哪做起,举全市之力优化环境,倒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解决企业跨区迁移难等一系列啃硬骨头举措接踵推出实施。

  目前,沈阳已有三批共71项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举措进行推广,行政效能提升50%以上;通过开展专项整治,窗口服务投诉下降了90%;以问题倒逼整改,解决群众诉求12.9万件。去年1至11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5.6万户,同比增长63.76%。

  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负责人介绍,政务服务中心正在筹备开设商事登记一证领表、全程代办、政务APP等新业务。比如企业办理工商登记,不用再填表,带一张身份证来就可以了。我们想通过一系列改革,真正将权力变为服务的内容和过程。

  带动更多校友投资兴沈

  转型,需要人来实施;升级,需要产业支撑。如何让人才流进来,让技术、产业聚过来?改变外界对沈阳的固有印象,切实提升城市吸引力、凝聚力,迫在眉睫。

  去年9月,沈阳发布24条人才新政,重创新、重服务、重人才生态营造的人才战略框架清晰呈现。

  去年11月,引老乡回家乡、引校友回沈阳、引战友回驻地即三引三回活动在沈阳全面启动。

  从引才育才突破、积聚发展合力,是沈阳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创新之举。一大批老乡、战友、校友爱沈兴沈之情被点燃。

  孙琦,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基金管理合伙人,毕业于东北大学。在沈阳市委、市政府日前举办的三引三回代表座谈会上,他激动地说:如今的沈阳,产业、人才储备和投资环境等方面优势愈发明显。我愿意和我的母校一起,带动更多校友投资兴沈。

  为什么选择沈阳?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曾在日本工作6年、深漂两年,现任东网科技产品总监的沈阳人卜庆晗这样回答:回家乡追求梦想算理由吗?在我的梦想里,不只有升职加薪,还有我妈亲手做的烧茄子。

  沈阳对于人才的需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得到的回应也真挚而热烈。

  在沈阳市政府与东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市校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中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朱京海激动地说:从烽火硝烟中走来的中国医科大学把自己历史中*长、技术水平*高的一段给了沈阳,借市校合作之机,进一步夯实双方携手合作的土壤,为辽沈振兴发展共谱新篇章。

  (原标题:身处振兴发展一线的沈阳基层干部职工深有感触改革成果是拼出来闯出来的)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28395号-32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