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料磨具行业新标准一、国家鼓励制定团体标准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其中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一项重要
-
机床工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力从范围来看,过去40年来机床工业的主要发展动力可归纳为“四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公开红利,发展红利和人口红利。1.改革红
-
通过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初次突破250,000台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5.0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013亿元,同比增长21.14。在列入快报统
-
数控机床出现问题怎样找到并排除数控机床维修首先要知道故障所在的部位,将可能会出现故障的部位一一排除,找出故障所在和原因才能进一步的维修,但是并不是所有
尽管中国机床行业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走过了工业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但其中的差距依然存在,核心竞争力依然不足,如何看待中国机床业的发展困境,取胜未来的出路何在?金模机床网##研究员罗百辉认为,有远见的企业应该以卓越的品质追求可持续的健康增长方能适应产业升级之路。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际,机床业务受到多方面压力,只有那些在研发和创新方面先行一步的企业才能###市场需求,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升级的方向:智能化制造
从现象上看,中国机床用户都在拼价格,使用上追求简单,可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不可避免。罗百辉认为,**竞争在中国不可能成功,中国机床要升级必须走差异化道路,通过智能创新提高用户的附加值。在中国机床整个市场消费额中,60靠进口,合资,40来自国产。而这40的国产机床的竞争主要是中低端产品,进口的大多数是高端产品。他进一步解释到,中国机床尽管这十几年进步巨大,但桎梏性问题依然束缚着前进的步伐,一方面低端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高端产能明显不足。
从供应端看,很多机床制造企业在遇到市场压力下,首先想到的是降价,并向供应链转压,而不是去想办法提高附加值。过分追求降低成本,造成配套品质下降,恶性价格竞争,企业效益不好,赢利有限,使企业减弱再发展能力。
再从用户端看,由于用户在使用上过于追求简单、方便、省事,直接导致机床过于标准化,工艺适应性不好。这就如同傻瓜相机与专业相机使用理念的不同。如果我们始终执拗于傻瓜式的应用,不能利用机床制造过程中的二次开发,创新,不能很好地整合上下游工艺路线,中国机床制造的水平将很难达到国际一流。这也正是国内机床与国际先进机床制造的主要差距所在。
罗百辉认为,机床产业要转型升级,必须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方法性,那就是要在营造企业各种多维化管理体系(法律、制度、政策和措施)前提下,加强智能化制造,并建立与之协同并具有高独立的质量监控体系。
日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共同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的通知》,要求继续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2013年中国专项支持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数字化车间,旨在推进智能制造系统创新产品在机械制造、纺织、印刷、生物制药、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和系统集成,提升制造智能化水平。
升级的路径:开放式创新
产业升级有方向还需要路径,在罗百辉看来,机床制造要智能化,首先需要机床##的思维智能化,而智能化就必然要求与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要有很好的开放性,这是智能化制造的一个关键前提。只有在一个开放性强的数控系统平台上,人们才有机会把你的创新构想融入机床中。机床厂家必须紧跟加工工艺的发展要求,通过二次开发为*终用户创造更多的优化工艺策略,以及在编程、安装、调试、维护和网络等非直接加工动作方面的使用方便性。
而中国很多主机厂由于长期以来使用不开放的数控系统,尽管看似使用方便,接线简单,但*后机床没有形成二次开发能力,久而久之搞机床研发的人也就失去了二次开发的意识。正如人们使用傻瓜相机一样,看似方便,久而久之,人们便失去了光圈、速度、镜头、场景等相互关系的协调,只能是记录影像而已。而产业升级,智能创新就是要用专业相机通过自己的构想创造出不同形式的摄影作品。
不过很欣喜的是,已经有一些前瞻性机床厂商已经看到数控系统加强二次开发的重要性,如西门子与沈阳机床合作开发的BRIO系列数控机床,开创了即使是在经济型车,铣机床上也已融入相当的智能化元素。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对国际先进机床的研究,一定要深入研究其工艺构想和创新方法,如果只简单跟踪其机械结构,和精度等硬指标,就会发现我们只看到国际先进机床不断的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