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机床附件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行业资讯
机床再制造业尴尬遭遇“中国式困局”
2011年10月25日 14:17 机床附件产业网

  任何事都怕剃头挑子一头热,机床再制造业就正在经历这样的尴尬。
  本来,近段时间中国机床再制造业政策层面的好消息不断。如国家发改委刚刚下发的《关于深化再制造试点工作的通知》,扩大了再制造产品的种类和范围。但是,市场反应并不像政策层面这么火热。机床再制造业只能偏安一隅,迟迟无法形成自己的市场。
  所谓的再制造,就是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将废旧产品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修复和改造的一种技术。它可以助力节能减排向纵深发展。美国钢铁协会的分析报告显示,美国对钢铁材料报废产品的再制造节省了47~74的能源,减少86的大气污染,减少76的水污染,减少97固体废料排放,节省40的用水量。
  这对于正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中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为什么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产业,在中国就无法快步发展呢?究其原因是,中国机床再制造业还处于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的阶段。企业对此积极性不高。
  重庆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曹华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床再制造业在中国发展的过程还较短,公众认知度低。很多再制造产品还只能局限于某些领域的专业用途,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消费市场。
  于是,低认知度让消费者无法界定再制造产品和翻新产品的差别。中国的制造类产品市场极其混乱,新件、再制造件、翻新件、副厂件和假冒件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往往只认新件。再制造件则和翻新件、副厂件一起被贴上了不信任标签。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顾问刘志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其实,再制造件和翻新件不一样,它是有质量保证的。一位曾参与机床再制造业政策制定的专家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就说,再制造产品出厂标准是很严格的。再制造产品的性能*低也要达到与新件相同的标准。一些机床等产品性能比新产品更好。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业务咨询:
业务咨询: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28395号-32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