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料磨具行业新标准一、国家鼓励制定团体标准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其中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一项重要
-
机床工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力从范围来看,过去40年来机床工业的主要发展动力可归纳为“四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公开红利,发展红利和人口红利。1.改革红
-
通过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初次突破250,000台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5.0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013亿元,同比增长21.14。在列入快报统
-
数控机床出现问题怎样找到并排除数控机床维修首先要知道故障所在的部位,将可能会出现故障的部位一一排除,找出故障所在和原因才能进一步的维修,但是并不是所有
回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通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当其大力发展工业的时候,往往就是这个国家或地区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有市场需求的时候。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十年振兴中,作为工业母机的制造者,大连机床集团好风凭借力,一步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7年,集团销售收入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突破百亿大关,到2014年,已连续8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其中2014年为160亿元。
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机床业的十八罗汉之一,在经历过发展的阵痛后,大连机床集团如今已成为全国大型组合机床、柔性制造系统及自动化成套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制造基地和中国机床行业的排头兵。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从制造大企到制造强企,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是一个时刻准备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近10年来,大连机床集团致力于以全球化视野布局企业市场开拓,致力于瞄准世界前沿技术把产品做精做优,致力于不断改造升级###行业发展潮流,牢牢握住了企业发展的主动权。
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大连机床集团将努力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以创新升级为动力,向着创世界##产品,做****企业的目标,快马加鞭。
站好位以全球视野谋主动
企业在市场中与对手的较量如同下棋,成败的关键不在一招一式的绝杀,而在全局的谋划。
而谋划好全局,首先得站好位。站得高,看得远,别人看不到的你看到了,市场就是你的,主动权就是你的。
2014年10月31日,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签字仪式在大连市举行。大连机床集团与中国保利集团、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机床工业股份公司进行战略合作,联手在俄罗斯组建数控机床总装公司。这是中国机床企业##凭借管理、技术、资本优势在海外建厂,开创了一个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新模式。
同样是走出去,站位却不同。大连机床集团董事长陈永开说,过去我们走出去是引进资本、引进技术、引进管理,是跟跑;现在我们是输出资本、输出技术、输出管理,是领跑,正好和当年相反,这才代表中国装备制造业真正走向世界。
对一个志在创世界##产品的企业来说,它的站位必然是全球化的,要让全球的技术、资源和市场为我所用。
布局这个海外工厂,大连机床集团看中的就是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市场对数控机床的需求,实现本地化生产后还可以参与招标,物流成本也会大大降低。这一项目,将为集团年销售收入至少增加20以上。
正是多年来始终坚持这种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全球化的市场站位,使大连机床得以通过并购与合资合作,在很多技术产品方面一步跨入世界机床行业的**方阵;得以借助被并购企业的销售网络和品牌、人才,形成了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海外市场由过去的10余个扩大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对做强传统产业再次作出新部署,支持高档机床等优势装备走出去拓展市场。陈永开表示,大连机床集团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加速优势产品走出去,充分释放国内先进装备的富余产能。
同样,在市场中有所作为,站位也必然要先人一步。
传统市场虽然萎缩,职业教育这个潜在市场却被大连机床集团敏锐地捕捉到。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时机,集团在全行业中独辟蹊径,率先进入机械职业教育领域,先后为全国职业教育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上万台数控机床教学设备,并成为首家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实践基地企业。如今,大连机床集团年销售收入的20是从职教市场中取得的。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连机床集团及时进入新兴市场,针对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需求增长,在国内率先开发出这些软行业的硬设备,并以高性价比迅速占领市场。
抓创新向高端产品要主动
去年8月27日,大连机床集团战胜众多竞争对手,如愿拿到一单大生意为全国**大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厂家江苏罡阳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开发世界首条摩托车曲柄自动生产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能否挺直腰杆的*终依据,也是其在逆境中能否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的关键条件,那就是实力。
大连机床的实力,在于其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于其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不懈追求。而这种实力,恰恰是一个企业掌握市场主动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保证。
实力的终端表现,是产品。
大连机床集团拿出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的产品,接连迈出三大步。
**步,连续3年,以每年并购一个海外项目的速度,先后并购两家美国、一家德国的拥有国际##技术的机床公司。同时,相继与****的数控机床和功能部件生产企业合资合作。
第二步,在通过并购及合资合作掌握多种产品世界**技术、拥有核心专利的基础上,将国外先进技术大量移植到国内,实现国产立、卧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柔性加工系统等产品技术升级。
第三步,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施再创新,产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实现这三步走,离不开技术创新体系的支撑。作为企业自主研发的基地,集团技术中心由近1200名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研发队伍,在国内共设立了自动化装备研究所、加工中心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在美国和德国设有3个技术分中心。
大连机床不但在企业内部发动全员创新,同时也善于利用外部的创新力量。集团与国内外###的研究院所、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与业内企业、上下游客商结成产业联盟,资源整合,协同开发,利益共享。
近年来,大连机床集团每年研发投入都在5亿至7亿元左右,通过技术攻关与创新,大连机床开发出大型五轴联动五面体加工中心、五轴联动高速加工中心、九轴五联动车铣复合中心、五轴联动卧式加工中心、柔性单元组成的智能线等新产品。这些产品不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而且达到或接近了当代世界机床的先进水平。
在五大类数控机床、八大类功能部件、智能化加工等七方面关键技术和基础共性技术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制约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
截至目前,企业拥有有效专利234项。
有了核心技术,就会有主动权。2014年,受大环境影响,机床市场仍不够景气,一些机床产品价格开始走低。而大连机床生产的一款新产品,机床市场售价仅18万元。这样的价格,对别的企业来说,想赚钱不容易,但大连机床却底气十足。因为这款机床的一个核心部件别的企业从国外进口要7000元,而大连机床却是自己生产,成本只要900元!
改造升级在产业发展中抢主动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对市场的变化是*敏感的,但每个企业个体的感知能力却有不同。若要在市场上赢得主动,需要有提前对市场作出精准预判的功力,并在**时间作出调整。
伴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2004年,大连机床集团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轻装上阵的大连机床一路发展顺风顺水。
然而2008年却遇上了一道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逐渐向实体经济加速传导,机床行业也无法例外。集团果断推出利用2至3年时间在全公司实施转型、调整、升级的258战略决策,即2个转型、8个调整、5个升级,涉及产品、制造、管理、市场等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2009年,大连机床集团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条机床装配线正式上线,率先在国内外实现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机床,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生产制造模式。以往在机床业,哪怕是再先进的国家,也没有谁的机床生产能用流水线作业。
随后,集团又完成数控机床装配生产线、立式加工中心装配生产线的改造。这些生产线生产效率令同行瞠目:生产一台机床只要5分钟,时间仅为原来的1/4。
当时,很多机床企业以裁员减产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但市场转暖后,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又成了难题,劳动力短缺更让很多企业陷入手握订单干不出来的尴尬境地,而转变传统制造模式的大连机床却如鱼得水。
十一五以来,企业投入70多亿元的改造资金,对传统的生产工艺和装备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提高了机床加工的智能化、柔性化,优化了工艺流程,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每一次改造升级,都是一次理念的创新。
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是国家的战略决策,更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企业来说,这条道路早走比晚走好。在大连机床集团,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搭建远程服务平台,是目前其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
按照传统的装备制造业服务理念,企业通常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相应的加工设备,并在一定时间内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这是一种一维的、方向单一的线式服务模式。借助日益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大连机床集团提出了构建三平一云的信息智能化超前服务平台。当机床在运转过程中出现故障,服务平台能及时把采集到的信息传递给用户和相应的技术专员,用户可以体验到工艺专家级别数据服务。为此,大连机床在机床行业**个获得国家工信部授予的两化融合先进企业称号。
去年2月,在第八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大连机床展出的所有产品都标有二维码,所有员工的名片也都标有二维码。大连机床集团总裁马俊庆说:这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连机床正努力成为国内**个信息时代的制造专家。